服务电话:010-88202991

昊科航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石油化工、燃气、水利、供暖等行业管道泄漏监测和安全预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中国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在全国多地设有分支机构。

TOP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储运领域

1、我国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简介:

  为提高管道输送能力和保障安全,中国石油历时5年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建设成套技术。

  创新突破: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价的天然气管道目标可靠度确定方法,形成了天然气管道可靠性设计和评价方法。

  ●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新方法,研究确定了X90管道止裂韧性等关键技术指标,形成了X90天然气管道断裂控制技术。

  ●首次系统研究制定了X90螺旋管螺旋管及板卷、直缝管及钢板、配套弯管及管件等多种产品标准,开发了相应产品;研发了X90管材用焊接材料及工艺、现场施工工艺及配套施工装备。

  ●首次将我国天然气管道一级地区的强度设计系数由0.72提高到0.8,并制定了相关系列标准。

  应用效果:

  申请专利45件,注册软件6项,发表论文73篇,形成7个体系共31项标准,研发系列产品20项,配套施工装备4台(套)。成果应用于西气东输三线、中俄东线等管道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管道建设和高钢级管材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2、中俄东线数字管道技术引领智慧管道建设

 

  项目简介:

  中俄东线管道建设过程中以数字化设计为源头,实行全数字化移交,全面推进智慧管道建设,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由数字管道步入智慧管道建设阶段。

  创新突破:

  ●数字化设计:集成三化成果,搭建4个核心子系统的数字化平台,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源头数据。

  ●数字化采办:运用电子标签统一标识设备材料,实现物资全过程数据采集和数字化移交。

  ●数字化施工:通过研发数据自动采集及无线传输功能模块开发,实现自动焊接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远程实时传输。

  ●数字化施工监测:推动“焊接自动化、检测智能化、防腐机械化”的技术攻关,改变了传统射线探伤、拍片所带来的数字化盲点。

  应用效果:

  中俄东线管道建设的数字化移交技术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更新标准3部,为建设中国智慧管道起到了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对提高管道建设质量将起到重大作用。

  3、中缅油气管道突破复杂地区管道建设技术障碍

 

  项目简介:

  中国石油历时6年,将具有“三介质”、“五难”(地质条件复杂、地理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社会条件依托差、施工难度极大)、“四同”(同沟、同站、同桥、同隧道)特点的管道并行铺设完成,使曾被世界管道专家断言为“空想”的工程变成了现实。

  创新突破:

  ●研发了X70大变形钢生产工艺及适应大变形要求的弯管、焊接、低温防腐涂覆等配套工艺。

  ●应用大口径油气管道双管(三管)并行施工技术,以及复杂地质环境灾害防治技术集成,保障了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

  ●研制了高压水力冲射管道成沟装备,创新形成了系列长波暗涌环境下施工建造技术。

  应用效果:

  项目相关研究获2016年度中国石油科技进步特等奖,授权专利14项,形成技术标准29项。并行管道铺设节约用地1.4万亩以上,有效节省工程投资,实现了中国管道建设技术的重大跨越。

  4、10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储气库重大关键技术及应用奠定我国储气库建设基础

  项目简介:

  由于我国中低渗深层—超深层已开发气藏复杂的构造岩性,使储气库建库工程面临世界级难题。经过7年技术攻关与实践,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技术中的圈闭密封性动态评价、超深超低压钻完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突破:

  ●创立了大型复杂岩性气藏建库地质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大尺寸、高精度圈闭地应力耦合地质建模方法和密封性定量评价指标,实现了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密封性动态评价;形成库容参数和短期大排量调峰合理井网设计方法。

  ●创建了超深超低压大井眼注采井钻完井设计与施工技术。

  ●形成了超高压大流量储气库地面注采系统配套设计技术。研发新型高效低温分离和冷换设备、建成超高压大型储气库地面工程,实现智能优化运行管理。

  ●建立了以高效调峰为核心的储气库优化运行方法。自主研发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注采井筒和地层流固耦合为核心,提出动用库存评估和地下地面一体化运行指标仿真模拟预测方法,实现了储气库快速达容、数字化运行和调峰应急快速响应。

  ●构建了储气库地下—井筒—地面一体化完整性管理体系。研发了井口—管柱—环空一体的井筒完整性检测装备和评价方法,开发了储气库压缩机组自适应故障诊断系统,保障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

  应用效果:

  该技术形成了地质评价、工程建设、优化运行及风险管控4大技术体系和13项配套技术,创新5项重大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呼图壁、相国寺等6座库群。经过4个周期注采,高效建成10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有利支撑了我国天然气产运销体系协调发展,并已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4亿元,奠定了我国储气库建设坚实的基础。

  5、西部油田非金属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我国石油工业非金属管技术进步

  项目简介:

  针对腐蚀环境最为严苛的西部油田工况条件及地形地貌,中国石油系统研究非金属管的设计选材及应用,建立了非金属管产品、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验收等领域的标准体系,从而降低非金属管失效风险,保障西部油田“安、满、稳”运行。

  创新突破:

  ●通过现场失效分析和模拟实验相结合,创建了油气集输用非金属管的选材评价技术体系,为油田非金属管设计选材提供了指南。

  ●首次开发设计了模拟油田现场应用环境的6项检测评价技术,并研发了配套的实物管材评价设备,填补了多项非金属管性能检测评价技术的空白。

  ●首次明确提出了油气集输用非金属管对应的关键技术指标,建立了石油天然气行业用非金属管性能安全可靠性评价体系。

  ●提出油田现场非金属管设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控制点。

  ●建立了“源头防、重点治、过程控”为核心的非金属管应用技术体系。

  应用效果:

  该技术制定系列标准14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授权专利8件,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成果在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等多家单位进行推广应用,用量已超过3万公里,产生经济效益约5.2亿元,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用非金属管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进步。

2018-03-07 10:19:26

新闻资讯News